top of page
環境教育相關.jpg
環境教育: Welcome

環教源由

1965年英國學者W.B.Yapp建議將環境(Environmental)與教(Education)兩個單字組合成複合名詞,在1965年首次被使用。(Palmer,1998)

環境教育最早起源於保育教育(Conservation Education)。19世紀,美國人民為了發展工業,大量開發土地,導致自然生態的破壞和環境品質惡化,引發了美國的保育運動。

1962年,美國著名生態作家瑞秋.卡爾森(Rachel Carson)在著作《寂靜的春天》中預言,在農田和花園大量噴灑殺蟲劑和化學肥料,將導致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因而滅亡,而敲醒了持續破壞環境中,沉睡已久的各國政府及民眾。

1972、1992年人類環境會議及地球高峰會中,慢慢從有限的資源、變動的環境及無限的合作機會中,萃取型塑出環境教育內涵與價值。

我國於1993年邱文彥等學者研擬《環境教育法》,並於2008年,總統選舉參選人馬英九於政見中提出對於環境教育的重視。而兩件震驚國人的重大災害,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,2010年的國道三號走山的發生,終於讓我國《環境教育法》在歷經多年的沈寂之後拍板通過。

並於 2011 年實施環境教育法 (以下簡稱環教法)旨在推動環境教育使國民環境意識,了解人與社會、環境相互依 存之關係,增進國民環境倫理與責任,藉此能維護環境、生態平衡及 社會正義以達到永續發展,於透過多元的教育方式,提升國民環境素 養,並能積極採取環境保護之行為。

環境教育: 文字

環教法源

100年5月18號立法院三讀通過,同年6月5號的公布施行,開創我國環保新紀元,使我國成為繼美、日、韓、巴西之後,躋身少數將環境教育立法的國家,在我國環境保護發展歷程上,甚具意義。

01_edited.jpg

​環境教育法架構

-

02_edited.jpg

環境教育標章

-

03.jpg

推動事蹟

2018年環保署「環保小學堂」殊榮
2019年榮獲環保署評定為首等「銀級低碳永續家108年榮獲環保署評定為園」
2020年環保署環境教育獎優等
2020年環保署「減碳有里 創意有你」全國競賽優等

環境教育: What's Happening

環教社區

環教社區01_edited.jpg
環境教育: What's Happening

環教課程

授課對象依興趣、階層將分為四類:

【第一類:國中、小學】

環保基本概念、認識樹木、植物,了解何謂原生種植物及在地文化介紹。

【第二類:高中、高中、大學、專科、學院、技術學院】

共同餐與環境整潔活動、水資源保護、生態之旅、資源調查、在地文化介紹。

【第三類:社區、社團、機關、企業界】

針對參訪團體,包含自行車生態導覽解說、生態步道及登山步道漫遊、鄉土風味餐等。

【第四類:社區居民】

   起始回升(廢棄物變黃金)-植物染、廢布再生利用、環境教育概念、有機土壤改良劑製作、資源回收、垃圾分類、生態懷境及氣候變遷、景觀植栽及修剪、節能減碳等。

環教課程01.png

第一類

國中、小學

環教課程02.png

第二類

高中、大學、專科、學院、技術學院

環教課程03.jpg

第三類

社區、社團、機關、企業界

環教課程04.jpg

第四類

社區居民

環境教育: Products
35地理位置_edited_edited.jpg

導覽地圖

-

環境教育: Opening Hours
bottom of page